当前位置: 首页 期货资讯 期货资讯

2009年铜期货

铜期货的需供状况

图1是CRU供需平衡表,全球精铜供需2007-2012年各季度状况(单位:千吨)。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全球精铜产量2008第4季度和2009年第4季度产量超过消费量较多。从2010年以后产量与消费量趋于平衡,预计今年全球精铜产量高于需求量。

图1

图2面是CRU供需平衡表,中国的精铜供需2007-2012年各季度状况(单位:千吨)。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精铜产量一直低于消费量,缺口只能靠进口来弥补。根据海关统计,今年前十个月累计进口未锻造的铜及铜材3941066吨,同比增长26.6%。

图2

2009年下半年经济形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009年下半年经济形势

分析和投资策略

一、2009年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分析

2009年以前中国经历了2次明显的经济下行周期,即“89-91年下行期和1997-1999下行期。我们下面简单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并结合当时采取措施分析一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89-91年下行期”是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错误计划与社会动荡的产物,当时社会制度基础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经济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国家调控力度很强;所以在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一轮政府主导的投资冲动迅速展开,经济随即大幅增长。“1997-1999下行期是亚洲金融危机与经济制度转型结合的产物,发生时中国正处于全面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这期间,98年中国政府采用了累计3600亿的财政刺激方案,同时实行了两项措施:一是银行坏帐的大规模冲销(包括通过债转股等方法)。数据显示这期间累计冲销的银行坏帐总额超过13000亿,大大高于财政刺激的规模;二是大规模的国有企业兼并重组、破产关闭和对员工的下岗分流等。这些措施大大改善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报表,提升了企业的盈利水平;中国加入WTO,大大改善了中国企业的外贸环境,出口大幅增加,并最终转化为私人投资的全面扩张,由此形成直到2008年的一轮经济扩张周期。可见,中国推动经济增长的真正关键因素是投资。

二、本轮经济下滑期分析

本轮经济下滑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条件下形成的经济萧条,现有的经济主体较原有的国有经济主体对于繁荣和萧条反应更为灵敏,市场预期对他们的影响更为强烈,国家对经济主体行为的调控能力会更差。经济主体对于政府的反周期政策调整的相应动力相对较弱。制度基础的差异决定了政府宏观调控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效果不会立竿见影。本轮萧条持续的时间可能较长。

本轮下滑期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总需求和总供给双重冲击的经济萧条,纠其根本原因是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的内在矛盾的全面爆发。一方面总需求在实际投资增速下滑和外需增速下滑的引领下迅速回落,另一方面总供给却在2002-2007年固定投资持续高速增长的推动下迅速提升,投资增长型模式在短期与中期所固有的内在冲突的全面爆发决定了2008年宏观经济必然急转直下。外需增速的放缓与房地产市场的供求逆转先后启动了中国宏观经济的反向收缩机制;出口增速的下滑打破了“为出口而投资”的平衡,房地产市场的下滑在挤压投资泡沫的过程中打破了“为投资而投资”的自我循环机制。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内在矛盾的全面爆发,使固定投资实际增速的大幅度回落在2008年下半年取代外需回落而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直线下滑的主体,并构成中国宏观经济急转直下的核心。

三、2009年经济形势分析

就在各方面都担忧2009年经济走势的时候,随着2009年上半年各项经济数据的出炉,乐观情绪迅速漫延。2009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同比增长7.1%。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02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0070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57767亿元,增长8.3%。与之对应的是股市、期市、楼市的飞涨,似乎一夜之间由冬天进入夏天。

具体分析中国经济投资、消费、出口三架马车,我们发现:上半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占53.4%,拉动3.8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占87.6%,拉动6.2个百分点;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占-41%,下拉-2.9个百分点。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内需的拉动,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净出口对GDP的下拉作用,尤其是在投资强劲增长的刺激作用下,最终实现了上半年7.1%的GDP增速。可见当前的经济反弹仍然倚重于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的推动,我们仍然在重复原先的老路,所以极有可能也遇到相同的问题。

政府主导型投资虽然可以在弥补短期需求不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良药,政府无法替代市场成为经济增长的保障。过度的刺激政策会阻碍市场对经济结构的自发调整力量,加剧经济结构失衡,削弱未来经济增长潜力。2009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强劲增长,增长率累计达到33.5%。从绝对金额来看,2008年1至6月份的总额约为6.8万亿,而今年同期则达到了9.1万亿!如果考虑到投资品价格同比下降的因素,则根据投资增长速度还要更高。但是在投资增长之中,国有和集体直接控制的投资活动的同比增速为48.5%,是保持投资强劲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其他成分企业的投资活动合计同比增速为24.8%,与过去十年平均水平相比处于偏冷区间。 1999年的问题又摆在我们面前:如何保持政府投资的持续和刺激民间投资。

分析中国政府的财政货币刺激的目的是在经济面临一系列内外冲击的背景下,将经济增长维持在接近潜在增长率的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在短期之内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通过减税和降息,扩大贷款支持私人部门的需求;而后在全面启动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后把财政货币政策逐步正常化。但是现在看来似乎难以短期内实现这种改变。2009年上半年我国新增银行信贷约7.4万亿元,全年信贷增长可能超过10万亿。数据表明:(1)1至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达到了1.58万亿,同比增长53%。尤其是5月份之后,居民住房贷款呈现出加速增长态势,更大规模的资金随之流入房地产市场。(2)1至5月,股票市场的净流入资金规模达到了1.84万亿;而据中国社科院有关研究报告,其中信贷资金的流入接近1.5万亿。(3)与此银行系统的存款余额却大幅增长。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银行活期和定期存款合计增长了4.26万亿,增幅分别达12.5%和31.7%。可见,民间投资房产化、股票化加剧,投资机会事实上的减少造成民间资本沉淀和泡沫化。1999年政府投资停顿后经济大幅下滑的风险有可能在10年后重演。

四、2009年投资策略

总体来看,2009年下半年宏观面偏空,对有色金属,尤其是铜建议看空为主。

市场信心和宏观经济走势是影响沪铜走势的最主要因素。尽管截至目前为止,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西方国家一些经济指标开始企稳甚至走好,但还有很多经济指标不尽人意,世界经济仍处于弱势震荡阶段,这种宏观经济形势对后期多头力量有很大抑制作用;尽管中国保持了较快增速,但前期的上涨已经透支了“中国因素”对全球铜价的利多影响,单单一个“中国因素”也难以承担继续推高国际铜价的重任;加上现货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对期货市场的利空影响,总体来看,目前价位下跌空间远大于上升的空间,2009年下半年建议放空沪铜。

经过前期上涨后,多头题材已经得到比较充分释放。从2009年元旦过后至今,国际炒家借口“中国因素”对铜价的支撑、美元指数下跌预期等主要利多题材大肆炒作,导致全球期铜价格大幅上涨。从目前看,这些利多因素对全球铜价的后续推动作用已经明显减弱。

1、随着铜消费淡季到来和国家收储结束,“中国因素”对全球铜价的支撑作用逐渐减弱

在我国,电力行业是铜的最大用户,约占铜消费总量的一半左右,空调和冰箱等加工业。按照往年生产习惯,空调和冰箱加工企业为保证在夏季到来前向市场供货,春节过后一般都会在市场上大量采购铜等生产用原材料,春节过后至5月份前后,国内铜价一般都呈现一轮上涨行情,今年也不例外,沪铜指数从元旦前后最低点至4月中旬,四个月时间内最高上涨83%左右。但随着时间推移,铜加工企业备货动力逐渐减弱,随着铜加工企业铜消费数量接近尾声,支持国际铜价的利多影响也将逐渐减弱。

前期商品大涨,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国储收储。中国3月份进口了29.7万吨精炼铜,同比上升158%,第一季度累计进口达74.8万吨,同比增加了97%。在终端消费没有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进口增幅巨大,很明显是中国国家储备局从国外收储了部分铜,市场预估规模为30—40万吨之间。但截至目前为止,国家收储量已经达到30万吨左右,短时间就完成了大部分任务;经过前期全球铜价大幅上涨,国际铜价已经远远高于业界普遍认为的国储局“理想”收储价3000美元/吨,目前价位不仅不会引起国家收储兴趣,反而不排除利用目前机会抛售的可能。

2、美元指数止跌回升,对全球铜价的利多作用有所减弱

国际市场上很多商品都以美元标价,因此美元指数变化与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呈现了非常密切的负相关关系,经过对伦铜期货价格和美元指数从2008年8月5日至2009年6月2日共209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二者之间相关系数为-0.805390785695。美元指数下跌,则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美元指数上涨,则商品价格普遍下跌。由于国内外商品价格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美元指数通过国际商品价格对国内相关期货价格产生了间接地负相关关系。随着美元指数近期内在78附近企稳,从4月底至今的美元下跌趋势得以遏制,随着美元指数止跌企稳,其对全球铜价的支撑作用也随着减弱。

3、尽管一些经济指标显示实体经济已经开始企稳,但实体经济真正复苏尚需时日

在国外,铜主要适用于建筑行业,建筑行业铜消费量占国外铜消费总量50%左右;在我国,铜广泛使用于电力行业,电力行业约占国内铜消费总量的50%左右,由此可见,铜消费数量和GDP增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图二、美国精炼铜消费行业分布

其次、美元指数下跌空间比较有限

由于国际上很多商品期货以美元标价,美元指数与期货价格呈非常密切的负相关关系。而沪铜与伦铜呈正相关关系,美元指数也就成了影响沪铜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沪铜后期走势不能不考虑美元走势的变化趋势。

图七、美元指数和伦铜价格变化

图八、美元指数和沪铜价格变化

尽管次贷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但由于美国采取了相应的干预措施,在抗击全球金融危机的斗争中,美国经济可能率先复苏,从今后一段时间看,美元指数下跌空间仍然比较有限。

1、在经济复苏过程中,美国经济复苏过程明显快于欧洲和其他国家,这决定了美元指数下跌空间不大

近期公布的一些指标对上述分析提供佐证。如6月中旬的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从5月份的68.7上升至69,美国商务部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商品零售额5月份上涨了0.5%,为4个月以来最大涨幅。6月7日止当周的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由之前一周的负49升至负47。与此其他国际和地区的经济指标却继续走低。欧洲央行预计今年欧元区经济将收缩4.6%,明年进一步下跌0.3%,在明年中之前都不会复苏。日本内阁府11日公布的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修正值显示,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并剔除物价变动后的实际GDP较上季度下降了3.8%,换算成年率后为下降14.2%。6月9日消息法国财经部最新预测报告显示2009年法国GDP将是-3%。今年3月初,法国财经部曾预测2009年法国GDP为-1.5%。

美国经济谘商会最近公布,5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54.9,4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从39.2上修至40.8。与美国经济不同,最近公布的欧元区及区内多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衰退程度加深。欧元区经济萎缩2.5%,同比降4.6%,为欧元区1999年成立以来的最大季度降幅。德国经济萎缩3.8%,是自1970年有此项统计以来的最大季度降幅。法国亦下滑1.2%,比该国政府此前预测的更糟。

2、从经济统计数据看,美国经济复苏之路明显快于其他经济体

总部位于巴黎的经合组织预计,其成员国今年的经济将整体萎缩4.1%,明年则有望增长0.7%。在3月份的前一份报告中,经合组织预计其成员国经济今明两年将分别萎缩4.3%和0.1%,这也是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该组织首次上调增长预期。

经合组织预计,美国经济今年可能萎缩2.8%,明年则有望增长0.9%。日本经济今年将萎缩6.8%,之前的预期为萎缩6.6%;对日本经济明年的增长预期则由负0.5%上调至正0.7%。对于欧元区,经合组织的最新预测是,该地区经济在今年将萎缩4.8%,较之前预计的4.1%还要差。预计明年欧元区经济将不会再出现负增长,之前的预期为萎缩0.3%。

从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看,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强差人意。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24日说,尽管已出现一些好转信号,日本金融形势依然偏紧。日本央行将尽最大可能帮助经济重返可持续增长轨道,同时将关注经济和物价的下行风险。在日本央行6月会议维持基准利率于0.1%不变后,鉴于全球信贷紧张形势缓和,市场正在重点关注日本央行是否将在商业票据及企业债券收购计划9月到期之后予以延期。

日本财务省24日公布,5月份日本连续第四个月实现商品贸易顺差,顺差规模为2998亿日元,较上年同期收窄12.1%。数据显示,日本5月份出口较上年同期下降40.9%,为连续第8个月下降,这主要是受海外市场对汽车、钢铁及电子产品需求疲软拖累。

3、在当前市场缺乏新的保值手段的情况下,持有美元仍是最好的保值手段,增持美元也限制了美元指数下跌的空间

虽然美元汇价最近急贬,美国赤字扩大,美国AAA顶级债信评等也面临调降的威胁,债市活动依然显示,国际间对美国金融资产的需求还是居高不下。国际货币基金(IMF)数据显示,美元在去年底约占全球央行外汇储备总额的尽管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但目前美元在世界货币中仍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美元的吸引力在短期内也不会消失,这将成为美元的坚强支撑。而对美国而言,美国的政治经济以及军事实力均可以保持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从美国自身的利益出发,美国也需要保持世界对美元的信任,同时目前美国经济仍然在艰难的复苏中,美元的走强将会有利于美国早日走出衰退。因而美元短期内不太可能出现崩溃的局面。

再次、消费增速低于生产增速,现货压力日显沉重

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精炼铜产量33.18万吨,同比增长了1.4%,较4月份环比下降1.9%。1-5月份精炼铜产量为160.29万吨,同比增长5.9%。5月份国内的铜精矿产量为8.29万吨,同比增长8.8%;1-5月份铜精矿产量为36.95万吨,同比增长9.4%。

5月份铜材产量为84.62万吨,同比增长21.3%,环比增长4.9%;1-5月份铜材产量为345.89万吨,同比增长7.9%。

图十六、我国精炼铜产量

图十七、国内精炼铜产量月度同比变化

虽然今年铜价较去年明显回落,但仍位于成本线上方,国内冶炼厂的减产意愿较弱。而铜价的持续反弹也进一步刺激了冶炼厂的生产积极性。1-5月份以来国内产量的稳步增长,近期现货加工精炼费用(TC/RC)的大幅下降也反映出冶炼厂的生产热情,预计下半年产量仍将维持增长趋势,这将有望继续缓解国内市场供应状况,使得铜价上行将面临压力。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进口未锻造的;1-5月累计进口 180万吨,累计同比增加 53%。

5月份,我国进口精炼铜33.72万吨,继续创出新高。今年前五个月,我国精炼铜进口量同比增速分别达到41%、99%、138%、149%、258%。今年1-5月份,我国精炼铜累计进口量为140.35万吨,同比增加129.68%。

5月铜精矿进口量为50.8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2.63%;1-5月铜精矿进口约243.86万吨,同比增长6.65%。5月份废铜进口量为32.83万吨,1-5月份废铜累计进口145.91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96.54万吨,累计同比下降39.9%。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受到盈利下滑的影响,全球废铜交易量大幅下滑。由于铜价暴跌,国内废铜贸易商合同违约率上升,导致上半年国内废铜的进口明显减少。废铜供应的减少,一定程度促进了精铜进口的增加。

我国废铜进口数量

国内精炼铜进口量连续第三月触及记录高位,延续迅猛增长趋势。上半年国内铜进口巨幅增长,一方面是缘于国储局的收储措施,另一方面是,铜市内强外弱的格局导致进口套利行为。上半年年进口量的大增与进口盈利有较大关系。从内外盘比价来看,今年年初至4月底,内外盘比价处于高位,国内价格高于外盘铜价,进口套利空间较大。而从市场上了解到,贸易商从LME点铜——进口到国内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所以1至5月份进口量处于高位也是合理的;进入5月份,国内受供应量较大的影响,走势弱于外盘,内外盘比价也大幅回落,加之现货的弱势,进口铜处于盈亏平衡甚至贴水的状态

中国海关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5月我国未锻造铜及铜材累计进口量175.9万吨,同比增长53.0%;废铜累计进口量146万吨,同比下降39.9%。其中5月份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量42.3万吨,同比增长112.5%,环比增长5.7%;5月份废铜进口量40万吨,同比下降33.5%,环比下降17.3%。

废铜进口供应减少是上半年国内供应偏紧的主要原因,春节以来由于国内比价持续处于进口比价水平之上,精铜单月进口量同比增幅持续走高,1-4月份精炼铜进口量总计110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06%。5月份预计精铜进口量在33万吨以上。

今年前 5个月下游需求状况。电线电缆方面,大企业订单连续不断,小企业因产品技术问题表现不佳,拖累了总体开工率。从总产量看,1-5月累计产量保持 12.52%的增速(用铜量增长 13万吨),与去年同期 43.71%的增速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比起其他年份,其增速依然可观,当然除了大型电网改造的 2005年以及电网投资大幅增加的 2008年,也因为 2008年的基数太大,2009年的增速能保持两位数的增加实属不易。家电行业空调产量 1-5月同比下降 17.26%,冷柜下降 11.54%,洗衣机增长 1.79%,家用电冰箱增长 13.85%,主要是出口的大幅萎缩影响,按照用铜量的高低,预计家电行业用铜量将减少约 8万吨。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呈现累计增长 14.02%和 10.74%,这些增长的产量带来的铜增长大致为 6700吨。

从目前情况看,在电力行业投资的带动下,中国铜的需求保持稳定增长,由于电力行业投资大多为政府主导,在此轮经济危机中起到缓冲的作用,可预见性较强,实际上中国铜需求超出预期的快速增长有赖于与经济复苏紧密联系的可选消费品的增长,例如家电行业的复苏。上半年家电产销量恢复尚不明显,前期启动的家电下乡政策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后对家电的拉动可能于下半年才开始显现。随着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消费者信心的回升以及经济整体好转,下半年家电行业出口能否回暖也值得期待。

中国铜消费量目前一半用于电线电缆制造,在目前出口不畅、国家4万亿投资和电网建设的背景下,行业内部的需求差异进一步体现。根据中华商务网的数据,今年前3个月我国电力电缆(含铝电缆)的产量增长了6.5%,通信及电子缆减少6.1%,变压器增长18.8%。

精炼铜的进口大幅增加,一部分是缘于国家收储,一部分是缘于废铜进口大幅减少,因消费同比增加量不大,其他一部分或成为社会库存。国家收储量并未公开,我们预计这部分大致在20万-30万吨。据海关统计,废铜1-5月进口累计为146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96.54万吨。按照30%的金属含量,废铜减少的金属吨为29万吨左右,如果这部分完全用电解铜替代,因废铜进口减少和收储而增加的精炼铜为50万-60万吨。表观消费量多出的28万-38万吨,要么被消费要么成为社会库存。交易所库存从年初截止到5月底增加了1.24万吨,尽管6月份库存大幅增加3万多吨。这么推算,1-5月份依然有27万-37万吨的电解铜的量不知去向。从6月份看来,库存逐步增加,这些过剩量逐步释放出来。

综合上述分析,本人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尽管从元旦过后至今,多头主力借助“中国因素”、美元贬值的预期以及全球经济止跌企稳的预期拉动沪铜走出了一轮大幅上涨的行情,但截至目前为止,上述因素已经被市场充分炒作和消化,在没有新的利多题材的刺激下,上述题材不足以拉动沪铜继续创造新高行情。

2、金融危机爆发过后,由于各国政府采取向金融行业注资、降低银行利率等一系列措施,西方主要国家的一些指标开始企稳甚至开始好转,但还有很多经济指标不尽人意甚至继续恶化,这说明当前全球经济仍未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全球经济复苏之路仍很漫长,市场信心恢复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全球物价大幅大幅上涨缺乏坚实的基础,沪铜价格上涨也不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

3、美元指数历来是影响期货价格走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尽管金融危机的源头在于美国,但由于美国及时向金融行业增资、降低银行基准利率,加上美国优于欧洲的政治体制,决定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美国有望率先走出危机。由此决定美元指数在近期内下跌空间比较有限,笔者的观点是近期内美元指数将在78-83的区间内维持震荡行情,美元震荡整理的格局起码对当前的价位不具有持续利多影响。

4、供求状况历来是影响期货价格的最根本因素。今年上半年,一方面国内未锻造铜及铜材的进口量在不断增加、国内铜产量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国内消费增速缓慢,由此导致国内现货压力越来越大。由于欧美等国经济持续低迷,铜消费能力有限,也进一步加剧全球铜供应过剩状况,近期内沉重的现货压力将对全球铜价起到抑制作用。

5、尽管上述三方面因素对包括沪铜在内的铜价上涨具有一定的利空影响,但近期内还有两个因素不容忽视:⑴、中国稳定的投资对全球铜价会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⑵、各国实施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幅度增加了市场流动性,由此为未来一个时期全球通胀埋下了伏笔,这两个因素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上述因素对沪铜的利空影响,或者说锁定了沪铜下跌的空间。

废铜价格是否受铜期货价格的影响

经济步入“W”中顶部期铜加剧宽幅震荡-5月报

摘要:

1、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萎缩放缓,然没有走出衰退

2、中国经济触底反弹,后市面临不确定性回落压力

3、中国电力消费将继续是铜消费的亮点

4、传统消费淡季即将来临和空调冰箱销售低迷给予后市铜价沉压

5、LME铜库存大幅减少,注销仓单保持高位

6、废铜紧缺有所缓解,精铜替代消费减少

7、国储暂停收储,国内面临消化大量进口铜的压力

8、沪铜伦铜比值下降,进口铜利润锐减

9、全球铜过剩量缩减,欧美日消费依旧疲软

自4月16日期铜创下09年新高以来,后面连续5个交易日大幅崩溃式回落。4月中上旬伦铜创下4819美元的08年10月20日以来的新高,而沪铜0908合约也在16日也创下08年10月30日以来的新高40740元/吨。期铜4月下旬连续大幅下跌后又在4月底再次展开了一轮反攻浪潮,伦铜连续三天的涨势,补回来大部分的跌幅,再次收在3600美元。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寒暖交织,期铜震荡剧烈。

美元贬值引发的期铜凶猛涨势也在美元强势回升的打压下落下帷幕,市场传闻国储暂停收储,美银行季报引发的对经济继续恶化的担忧、经济数据再爆疲软和未来国内金属消费淡季的来临等因素对期铜下挫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美元28日再次走软,再度引发流动性过剩担忧,期铜跟随再次发力走高。

欧美日经济萎缩放缓、国内经济工业回升、电网建设和改造,特别是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刺激国内铜消费,而伦铜库存继续减少和注销仓单保持高位也支撑铜价不至于回调太深。随着目前铜价反弹至相对高位,国储收储铜或将不再出手,而国内贸易商套利进口铜对后市国内铜供应紧张起到缓解作用,铜矿商和冶炼商也会恢复开工,5月份的国内消费淡季来临也对期铜形成沉重打压。

而后市全球经济可能再次回落,夯实经济底部而寻找新的增长点来走出衰退,形成真正的复苏。期铜目前多空双方将继续交锋,伦铜后市交投估计在4000至4800美元之间,而沪铜估计在3200至40000之间宽幅震荡。

宏观经济:

一、欧美日经济萎缩放缓但没有走出衰退

1、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触底回升,萎缩放缓

各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回升,暗示工业制造业也在触底反弹。美国供应管理学会(ISM)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生产和订购活动升温,美国4月份制造业萎缩速度放缓。4月份ISM制造业指数升至40.1,3月份为36.3,市场预估38.3。

欧元区4月份制造业活动继续萎缩,但萎缩幅度为去年10月份以来最低。据Markit Economics周一公布的数据,欧元区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36.8,3月份该指数为33.9。德国4月份制造业PMI升至 35.4,强于预期,同时创2008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法国4月份制造业PMI由3月份的38.1升至6个月高点40.1,高于初步数据即经济学家们预测的终值40.0。

4月份英国制造业连续第十三个月出现萎缩,不过萎缩程度弱于预期,显示出英国制造业滑坡可能已经见底。Markit Economics和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在一份声明中公布,英国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42.9,3月份制造业PMI经向上修正后为39.5,初步数据为39.1;继2月份触及纪录低位39.5后,制造业开始持续复苏。

2、欧美日经济还没有走出衰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三指出,全球经济衰退正在加深,在国际金融体系现有问题得到解决之前,全球经济不会出现复苏。IMF下调了全球经济预期,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将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严重的下滑。

IMF预计全球经济2009年将萎缩1.3%,远远低其1月份做出的增长0.5%的预期,也低于3月份做出的下滑0.5%-1%的预期。发达经济体今年将萎缩 3.8%,2010年不会出现增长;欧元区经济今年将下滑4.2%,2010年将下滑0.4%;预计英国经济今年将萎缩4.1%,2010年将萎缩 0.4%;日本今年经济将萎缩6.2%,但2010年有望增长0.5%;新兴经济体总体上有望维持增长,预计2009年整体将增长1.6%,明年增长 4%;但是新兴经济体中陷入衰退的数量正在增加,东欧国家表现最糟糕;中国经济今明两年将分别增长6.5%和7.5%,但这仍略微低于1月份6.7%和 8.0%的预期。

欧洲、美国和日本最新数据显示,房市低迷、汽车销售疲软、工业订单继续下滑、工业产出下滑和失业人数高企,这都暗示主要发达经济体依旧没有走出衰退。

美国商务部公布3月新房销售年率为35.6万户,较上月下滑0.6%,市场预估为34万户,2月份修正后35.8万户。新房销售再次下滑暗示美国房市以及不乐观,但成房销售和房屋空置率。

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3月份新房开工率大降10.8%,折合年率为51万套,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8.4%,低于市场原先预期的54万套,这也是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的第二低点,仅高于1月的48.8万套。房屋建筑许可发放数量下降了9%,折合年率降至51.3万套,低于54.9万套的市场预期,创历史新低。在过去12个月中,美国新房开工率累计下降48%,较三年前的峰值回落了78%。

美日汽车业依旧疲软,通用依旧半死不活,克莱斯勒和菲亚特合并重组,而日本汽车销售数据依旧疲软,汽车工业往往代表经济的整体景气指数。

美国4月份汽车销量比预期更为糟糕,这让汽车市场可能复苏的乐观情绪烟消云散。美国4月份轿车和轻型卡车的总销量为819,540辆,较上年同期下降 34%。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汽车销量折合成年率为932万辆,低于3月份的986万辆。丰田销量下滑了42%,在2008年年初以来的月度调查中首次落后于福特汽车公司,而福特的销量也下降了32%。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的销量则分别下降了33%和48%。本田汽车美国销量下降了25%,日产汽车下降 38%。

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和日本全国轻自行车协会联合会5月1日公布,日本4月包括660CC迷你车在内的整体汽车销售较上年同期下降23%至28.4035万辆,1-4月包括660CC迷你车在内的整体汽车销售同比下降23.6%至151.2422万辆。

受企业大规模清理库存影响,美国3月份工厂订单下降,降幅超过预期,再次显示出经济状况的脆弱。美国商务部5月1日公布,3月份工厂订单下降0.9%,这是美国工厂订单近8个月来第七次下降;2月份的数据经向下修正后为上升0.9%,初步数据为上升1.8%。

二、国内经济触底反弹,后市面临再次回落的压力

5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了4月制造业PMI指数为53.5%,该指数出现连续5个月上升。这是该指数连续第二个月处在50上方,此前自去年10月份以来PMI有五个月低于上述水平。该指数高于50表明制造业活动处于总体扩张趋势,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出现萎缩。

前期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发挥作用,成为经济增长点最突出亮点。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129亿元,同比增长28.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3562亿元,增长28.6%;农村投资4567亿元,增长29.4%。

一季度消费也对经济增长有不俗的表现,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98亿元,同比增长15.0%。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0.4亿元,同比增长15.2%。

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幅明显回落,进出口贸易继续下滑,尽管降幅缩减,但是后市出口拖累经济的压力依旧很大。

作为反映中国经济的重要指标——发电量4月份继续下滑,暗示经济反弹可能小于预期。国家电网公司调度中心(下称“国网调度中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发电量2747.6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55%。较3月份发电量有大幅下滑。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4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809.9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02%,其中3月当月用电量2833.8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01%。

铜基本面:

三、中国电力消费将继续是铜消费的亮点

国内自去年推出4万亿刺激计划以来,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国内经济出现了触底迹象,很多经济数据出现回暖,这刺激国内铜消费回升。而国内有色金属振兴规划,也加大了产业重组、国家收储和提高出口退税的力度,对过剩的产能有一定的控制和刺激下有加工企业复苏。

国家4万亿刺激计划分配到交通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上就站整个资金的45%,约合1.8万亿人民币,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9%资金也有很大部分包括电网改造。国内电线电缆和电力设备占铜消费的53%以上,从而国内铜消费今年至少保持5%的增幅。

易贸金属4月底对25家电线电缆企业进行调研,调研结果发现4月份开工率较3月份保持小幅上升势头,4月电线电缆企业整体开工率为69.1%。其中大型企业开工保持稳定,中性企业开工复苏明显,总体处于缓慢复苏中。一些大型工程有所延后,从而建设周期较长,电线电缆会保持较长稳步回升势头。

在国内另外消费大领域汽车业也缓慢的复苏,特别是汽车回暖很明显。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一季度,汽车产销逐月回暖低速增长,乘用车明显好于商用车,汽车库存下降。一季度汽车产销分别为256.76万辆和267.88万辆,同比增长1.91%和3.88%。3月产销分别完成109.54万辆和110.98万辆,环比增长35.59%和34.10%,同比分别增长5.55%和5.01%。

四、传统消费淡季即将来临和空调冰箱销售低迷给予后市铜价沉压

国内电线电缆消费在去年的金融危机中冲击不大,消费大幅下滑主要是冰箱、空调销售低迷和铜材等下游订单萎缩。从铜材的产量可以看出,国内铜材在一季度依旧低迷。3月份铜材产量同比增长21.4%至81.52万吨,而2月份铜材产量为67.17万吨,同比增长45.5%,3月份的增幅明显下滑。1-3月份铜材产量同比下降1%至180.5万吨,1-2月份铜材产量同比下滑0.8%至109.38万吨,较1-2月降幅增大。

从冰箱、空调和发电设备的产量看,3月份增幅比2月份增幅明显回落,空调和发电设备甚至再次出现大幅下滑。3月家用电冰箱产量为595..53万台,同比增长15.3%;然而3月空调产量为955.97万台,同比增长下滑28.6%;3月份发电设备同比下滑22.8%至861.75万千瓦。

而从销售看,尽管“家电下乡”消耗了前期的库存,销量明显增长,但是却出现“增量不增收”的尴尬局面,而出口更是不景气。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前两个月家用空调实现内销351.96万台,同比下降11.14%;实现出口518万台,同比下降了22.84%。

五、LME铜库存大幅减少,注销仓单保持高位

从库存看,自4月9日以来伦铜库存减少至50万吨以下后连续10个交易日库存都在持续减少,截至4月24日库存更是降至43万吨左右,短短10个交易日库存降幅达14%以上。在5月1日LME铜库存再次减少7075吨,库存是1月19日以来首次降至40万吨以下。不过库存水平依旧处于高位,在07年3月17日至08年9月5日以前伦敦铜库存一直处于20万吨以下。

而伦铜库存注销仓单自4月6日增至总库存的10%以上后再也没有降至10%以下,由此可见伦铜大多流入国内市场。5月1日伦铜库存注销仓单达到83100吨,占整个库存的20%以上。

流入国内市场的铜不管是进入国储的仓库还是捏在贸易商手上,这也体现了国内表观消费额大增,这对国际铜价的刺激力度都是有大的。

而上海期货交易所库存在4月24日更是创下08年1月14日以来的新低15051吨,较17日当周库存减少7654吨。随后传闻国储暂停收储铜,市场铜供应紧张局面有所缓解,4月30日上海交易所库存增加4013吨至19064吨。

六、废铜紧缺有所缓解,精铜替代消费减少

中国3月份进口铜强劲依旧,由于废铜紧缺和国内消费复苏。进口自去年9月份铜价大跌以来急剧下滑,进口亏损严重导致废铜贸易商损失惨重,废铜进口和回收陷于停滞,从而废铜供应紧张,精铜替代废铜消费局面显现。

去年同期废铜3月份进口53.9733万吨,而今年3月份环比增长50%至32.9266万吨,同比下滑38.99万吨。

然而随着铜价回升,国内废铜进口贸易商重新步入市场,进口废铜将逐步增加。从现货商了解情况,4月底进口废铜也大量到港。

而精铜废铜的比价看,精铜替代废铜消费局面缓解,再生铜冶炼有利可图。根据易贸资讯对下游铜板带箔企业调研的结果,企业精铜与废杂铜使用比例已经由去年11月24:1的高点回落到目前的3.17:1。

七、国储暂停收储,国内面临消化大量进口铜的压力

随着铜价目前重上4600美元,远高于国储的目标价位3000美元,国储暂停收储铜自然而然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文献军在25日的“2009上海铜铝峰会”上表示,国储希望达到的效果已经达到,收储已经没有多少余量了,国储应适可而止。

国家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3月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374957吨,较2月的329311吨上升14%,再创月度纪录新高。第一季度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较去年同期增长32.9至93.0734万吨。而进口铜中精炼铜份额最大,其中精炼铜3月进口29.684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37.63%,环比增长9.55%。

国内进口铜强劲在很大程度上减弱时国际市场过剩的压力,伦铜库存连续半个月的减少都暗示这点。而精铜大量进口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废铜的缺口,国内冶炼商的复工和开工回升,这都将加大国内的供应量。

国内精铜矿进口大增,也暗示国内产能开始复苏。3月份精铜矿进口同比增长10.92%至46.1026万吨,2月份进口则同比增长仅0.21%至 44.4832万吨,3月份不管是同比和环比都在增长。一季度国内精铜矿进口同比增长3.24%至141.1325万吨,1-2月则同比下滑0.2%。

八、沪铜伦铜比值下降,进口铜利润锐减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铜走势一直强于伦铜,而2月份后国内铜加工企业逐渐复苏,对铜消费也逐步增加,再加上国内铜冶炼商减产力度较大,使得国内精铜供应紧张。

特别是3月20日以来,沪铜伦铜比值一直8.2以上,这样就导致进口铜利润丰厚,3月30日的比价计算,进口一吨铜利润达6000元,而平均利润也在4000元/吨。在4月24日利润降至600元/吨左右。

而尽管5月1日后,比值再次上升,但随着5月中旬过后国内下游企业备货结束,比值将再次回落。因国内买盘逐渐退出市场,缺乏下游企业订货,进口贸易商就算惜售也难以改变铜价回落的命运,隐形库存将使得进口也大幅减少。

九、全球铜过剩量缩减,欧美日消费依旧疲软

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28日公布的报告显示,今年1月全球铜市供应过剩15.5万吨,而2008年1月则为缺口2.2万吨;1月全球精炼铜产量为152.5万吨,消费量降至137万吨,去年同期为151.4万吨,去年12月为138.8万吨。

而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3月23日称,去年全球铜市供应过剩为36.3万吨,2007年则为28.6万吨。从中可以看出,1月份过剩量较08年全年过剩量缩减了20.8万吨。其中中国消费的复苏功不可没,预计一季度国内实际需求增长5%左右,而表观消费则更高在50%以上。

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4月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铜市场出现了严重的过剩状态,供给较消费高出11.2万吨,而去年同期全球铜市场还有10.9万吨的缺口。1-2月全球铜矿产量同比增长4%至250.7万吨;精炼铜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4%至307万吨,而同期消费量为295.5万吨,同比下降 3%。而3月19日WBMS报告显示1月全球铜市供应过剩15.1万吨,去年同期为供应短缺0.44万吨。

从以下两大国际知名组织统计的过剩量可以看出,过剩量在缩减,而其中中国消费复苏功不可没。

最新数据来看日本铜消费继续疲软,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日本3月阴极铜库存较上月增加9.3%至49507吨。 3月库存较去年同期增长27.3%。日本3月铜产量较上月增加13.3%,但同比下降12.5%至117838吨。3月精炼铜出口装船较上月下降 6.3%,同比下降13.1%至74706吨。

后市展望

4月份期铜演绎了过上车式的走势,经历了一轮暴涨暴跌,这其中美元一度成为期铜走势的风向标。近期一轮上涨和一轮的回调都是有美元下挫或回升引起的,而国储举动和进出口贸易的变动对铜价的影响很大,国储收储铜或暂停出手收储引起了铜价的暴涨暴跌,而进口铜盈利状况引发了沪伦两市的套利举动。

随着国内消费淡季的来临,国内下游消费厂商备货基本上在5月中下旬结束,缺乏中国买盘的介入,国际铜价难以维持目前的高位。而国储对目前的铜价比较满意,远高于国储的目标价4000美元,从而在铜市上暂停收储,这将导致国内现货供应盈余压力大增,勉励天量进口铜消化的压力。

当前支撑铜价的主要因素有,流动性、伦敦铜库存减少和经济复苏心理预期,但在5月份以后,起码有两个因素支撑力度小散。随着国内下游厂商订单下降,铜消费也将进入淡季,国内贸易商就算惜售也面临很高的仓储成本压力,何况前期进口铜大大增加了隐形库存,加工商和贸易商手上库存不少,需要一段时间消化,从而进口铜的增幅将大幅回落,伦敦铜库存减少局面缓解,欧美的铜消费基本上无望增长。

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在三季度也面临再次回落到的压力,因实体经济并没有真正好转,失业问题、信贷再次收缩、工业制造业订单下滑等都拖累三季度的经济。而在过去十几个衰退的时期,都有一个季度出现扩张大特征。支撑铜价继续强势上涨的经济基础和基本面基础并不牢固,后市宽幅震荡的可能性很大,关注沪铜 32000至40000的震荡区间,伦铜也关注4800至5000的压力区间能否突破。

标签: 期货

声明:

1、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2、本网站部份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3、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