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期货资讯 期货资讯

国债期货风险控制制度

国债期货交易规则是怎样的

一、上市交易时间

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自2013年9月6日(星期五)起上市交易。

二、上市交易合约和挂盘基准价

5年期国债期货首批上市合约为2013年12月(TF1312)、2014年3月(TF1403)和2014年6月(TF1406)。各合约挂盘基准价由交易所在合约上市交易前一交易日公布。

三、可交割国债和转换因子

5年期国债期货各合约的可交割国债和转换因子由交易所在合约上市交易前公布。

四、交易保证金和涨跌停板幅度

为从严控制上市初期市场风险,5年期国债期货各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暂定为合约价值的3%,交割月份前一个月中旬的前一交易日结算时起,交易保证金暂定为合约价值的4%,交割月份前一个月下旬的前一交易日结算时起,交易保证金暂定为合约价值的5%。上市首日各合约的涨跌停板幅度为挂盘基准价的±4%。

五、相关费用

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手续费标准暂定为每手3元,交割手续费标准为每手5元。交易所有权根据市场运行情况对手续费标准进行调整。

扩展资料

一、国债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在基础参与者、运行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国债期货市场参与主体与现货市场的参与主体密切相关,主要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专业机构投资者、法人投资者等类型投资者,与股票市场的参与主体有较大区别。国债期货专业性强、技术门槛较高,我国实施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中小散户参与有限。

二、国债期货更适合机构投资者参与

从国债期货的价格变动特点和产品风险属性看,国债期货价格波动率小,近期市场5年期国债和7年期国债价格最大日波动幅度均远低于2%。更适合机构投资者参与。

三、国债期货以国债现货为基础,其价格最终由现货市场决定

影响股市因素较为复杂,既是经济运行状况的反映,同时也受到资金供求、投资者心理预期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国债期货上市不会改变这些因素,因此也不会影响股市的政策预期和基本走势。国际市场实证也表明,上市国债期货对股市的正常运行和走势影响不大。

四、国债期货专业性强,波动小,上市初期参与者规模有限

从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实践看,市场运行3年多时间,成交较为活跃,但市场存量保证金规模仅200亿元左右;与股指期货相比,国债期货专业性强,波动小,上市初期参与者规模有限,机构投资者参与需要一个过程,保证金规模可能比股指期货更低,不会明显分流股市资金,更不会加剧货币市场资金紧张。

国债期货交易的国债期货交易的特点

1.国债期货交易的成交与交割具有不同步性。在期货交易中,成交与最终的交割是分开来的,这一点与现货交易的成交后即进行钱券交收两清的交易方式有明显的不同。国债期货交易的成交与交割的时间间隔,一般是以月为单位计算的,或者是以每年特定的某几个日期作为交割日。从这种成交与交割分离的情况来看,国债期货交易与国债远期交易有诸多相似的地方,即均是在未来的某一特定时间买卖双方按照预先规定的价格和数量进行钱券交收的。其实,国债期货交易本来就是在国债远期交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易方式。国债期货交易在技术性、复杂性以及规范性等方面都要远远高于国债远期交易。

2.国债期货交易必须在指定的交易场所进行交易。国债期货交易是一种规范化的交易,通常是在证券交易所或者期货交易所进行的,不允许在场外或私下里进行交易,不允许私自对冲。交易所是期货交易的中介,它不仅为交易双方提供交易场所,而且还要制定、颁布有关交易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保证交易的有序进行。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是期货交易中所有买方的对手卖方,同时又是所有卖方的对手买方,即期货表现为投资者与交易所之间签订契约。这一点也是国债期货交易与国债远期交易所不同的地方,国债的远期交易可以是投资者之间直接签订买卖合同,而且买卖双方也可以在场外自行交易。

3.国债期货交易的标的具有双重的意义。国债期货交易的标的的双重意义是指:国债期货交易的标的是国债券。国债期货交易如果到期交割的话,其交割的对象是政府实际发行的国债券,而非其他什么债券。国债期货交易的标的实际上是标准的期货交易合约(至少首次交易是这样),因为交易双方买卖的是标准的期货合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国债期货交易的对象是标准的国债期货合约,而期货合约规定的用于交割的交割物是具体的国债券。而标准的国债期货合约与实际的国债券是完全不同的。体现在:一方面,标准的国债期货合约本身并不是政府的债务,只是它所规定的交易物是政府发行的国债。另一方面,标准的国债期货合约具有不可分割性。它所载明的国债数量、交割期限、买卖的价格等都是事先确定不能分拆的。投资者只能一次性地买卖这份合约,而不能将其分解为若干份。

4.国债期货交易实行的是保证金交易(亦称杠杆交易)。在国债交易中,投资者一般仅仅只要交付很少的保证金,就可以买卖一份国债期货合约,而这份国债期货合约所规定的到时交割的国债数量则相对较大。国债期货合约规定的面值除以保证金的数值就是国债期货交易的放大倍数。我国以前开展的国债期货交易中,当时上海证券交易所曾规定非会员公司投资者每买卖一份国债期货合约仅需要交纳500元的保证金(至于会员则要求的保证金数额更低,甚至可以透支,这也是后来酿成震惊中外的“3·27”风波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当时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的一个国债期货合约的面值是20,000元,于是放大了40倍。正因为国债期货交易属于杠杆交易,具有放大风险和收益的功能,其可能发生的盈亏一般都比较大,属于典型的高风险交易品种。也正因为如此,国债期货交易一般实行无负债的每日结算制度,以便控制风险,即投资者的盈亏每天交易结束后都要结算出来,出现盈利投资者可以提取出来另作他用,出现亏损的话,投资者则必须在限定的时间之前补足。

5.国债期货交易一般很少发生最终的实物交割。由于国债期货买卖的是标准的期货合约,而且其成交与交割不同步,大多数的国债期货投资者在交割之前往往已经作了一个与原先买卖交易相反但数量相同的交易,这样也就结束了原先的期货合同,最终的盈亏则表现为两次交易的价差上。这一点也是国债期货交易与国债远期交易不同的地方。国债远期交易到交割日时,买卖双方一般是要按照事先确定好了的价格进行钱券交收的。在国债期货交易中,投资者即可以选择先买后卖,也可以选择先卖后买。而在国债现货交易中,除了信用交易外,只能是先买后卖。

6.国债期货交易是一种风险远大于现货交易的金融衍生交易。由于国债期货交易实行的保证金交易,在正式交割或者结算之前,投资者仅仅只需要交纳少量的保证金。其蕴含的风险和可能的获利都是巨大的(即其交易具有放大风险或者收益的特点)。投资者稍有不慎,即可能被强行平仓扫地出门,而不是像现实交易那样,即使套牢,只要不割肉,还是有扭亏为盈的可能的。而期货交易是有时间约束的,过了交割日,就是废纸一张了。这也是为什么期货交易有一定资金门槛的重要原因之一了。

国债期货投资策略及风险控制

国债期货即将上市,如何制订投资策略,做好风险控制,成为投资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杠杆投资

与其他期货品种类似,杠杆机制及做空机制使得国债期货的杠杆投资相比于国债现货,拥有更优的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在熊市中的操作灵活度。通过比较国债期货仿真合约指数与上证国债指数的涨跌幅不难发现,国债期货指数的价格波动幅度大于国债指数。对于单个现券而言,国债期货的波动率要远大于国债的波动率,这给单边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可交易品种。国债期货的最低保证金为2%,即使临近交割月,其最大保证金比例也不过4%,按照双倍保证金防范市场波动,则其杠杆比例也达到了12倍。如果在非临近交割区间,则杠杆比例可达20倍以上。

久期管理

传统的债券管理是设定一个固定的投资组合久期,当利率期限结构移动时,资产价格受利率波动带来的影响较小。甚至,在组合管理者强烈的预期利率会上升或下跌时,还可以改变债券组合的久期来从中获益。如果利率上涨,投资组合的久期越大,其价值下跌得越多,此时缩短债券组合的久期更为有利,反之亦然。国债期货上市后,投资者可以利用其进行久期调整,优势将比较明显,因为国债期货市场比现货市场更具有流动性,而且通过买卖国债期货,可以利用较低的成本,在保持投资组合不变的情况下调整久期。

风险控制

国债期货市场的风险类型较为复杂,且涉及面广,具有放大性与可预防性等特征。其风险主要有:由利率波动原因造成的市场价格风险、由宏观因素和政策因素变化而引起的系统风险、由市场和资金流动性原因引起的流动性风险、由交易制度不完善而引发的制度性风险,以及由技术系统故障及操作失误造成的技术系统风险等。不同的市场参与方,需要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

投资者的风险控制

实际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的投资者是市场的风险承担主体,将面临多重期货市场上的常态风险,尤其需要关注的风险有市场风险、逼仓风险等。

国债期货与国债现货一样面临着利率波动风险,且期货具有杆杆特性,使得利率波动被数倍放大。目前国债仿真期货合约交易所保证金比例是2%,考虑到期货公司的风控要求,一般可能的保证金比例是4%,杠杆可放大至25倍,由此,投资者的仓位控制非常重要。专业投资者可以采用VAR等量化方法衡量和防范市场风险。投资者还需要密切关注国债期货的逼仓风险。

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

期货公司作为期货市场交易的中介组织,也是风险集中点之一。为了更好地应对国债期货上市后可能面对的风险,期货公司不仅要对客户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风险意识教育等,还需要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诸如加强结算、风控环节的管理,增强员工风险防范技能,加强自我监督和检查意识等。期货公司需要从客户以及自身两个方面双管齐下,及时发现问题,避免恶性重大风险事故的发生。

标签: 期货

声明:

1、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2、本网站部份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3、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