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期货资讯 期货资讯

鞍钢期货

《金属期货》之钢铁大国的崛起

中国钢铁工业的崛起,经历了从清朝时期的艰难起步、曲折徘徊,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步履蹒跚、开拓向前;从改革开放后的大步流星、日新月异,到如今的功成名就、跻身世界。中国钢铁工业崛起的历程,沉淀了几代人矢志不渝的精神及近百年锲而不舍的努力。

01

中国的钢铁梦

毛主席曾说过,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样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农业以粮为纲,工业以钢为纲是毛主席的言下之意。钢铁工业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石,没有钢铁,国家的工业化就无从谈起。纵观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历史,无一例外。中国自鸦片战争后几经屈辱,这激发了中国工业强国之路,也孕育了中国现代钢铁梦。

位于今天武汉市汉阳区晴川阁的不远处,仍留存着一座早已废弃的钢厂专用码头,当年的钢厂已无处寻觅,只有江水还在拍打着码头,似乎仍在诉说着中国首个现代钢厂的历史沧桑,告诉世人这里曾是中国现代钢铁梦开始的地方。1890年,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从英国购买了现代钢铁生产设备,开始兴建中国首个现代钢铁企业——汉阳铁厂。然而1894年钢厂建成投产后,因所购设备并不适合国内含磷高的铁矿生产,钢铁产量与质量都很不理想,投产三年只生产了5600吨生铁和400吨的钢,大部分时间处于停产状态,与年产6万吨钢铁的投建规模相差甚远,可谓“学无所成,恨铁不成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西方无铁东运,这促使中国钢铁有了一段瞬息即逝的“繁荣”。在此期间,日本也乘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时,加紧对中国钢铁资源的掠夺。这段时期,中国的钢产量有了短暂的提升。但好景不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钢铁又重新回到中国市场,中国钢铁面对西方钢铁质优价廉的竞争,毫无还手之力,钢铁工业开始衰退,大部分钢厂停工歇业。到抗战爆发前,中国钢年产量仅3万吨左右,还不及“繁荣”前的水平。抗战爆发后,中国钢厂除部分内迁外,其余均被日本占领,中国钢铁工业在背负着民族生死存亡中艰难残喘,直到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钢铁虽然全力恢复了以东北鞍钢、本钢为主的日本留存钢厂的生产,再加上随后几年的小规模扩建与新建,中国钢铁年产量从十几万吨快速提升到百万吨以上,但产量占全球的比例仍不足1%。中国钢铁工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1956年中国冶金工业部的成立。这标志着中国钢铁系统性的统筹建设全面开启,“三大、五中、十八小”钢厂的规划建设远见,更是奠定了当今中国钢铁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将中国钢铁年产量从百万吨级推向了千万吨级。尽管后来中国钢铁的发展有过“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式全民大炼钢的癫狂,也有过“失去的10年”(“文化大革命”)中驻足不前的坎坷,但中国的钢铁大国梦从未丢失,改革开放的春风同样吹动了中国钢铁航行的风帆。1978年以宝钢为代表的大型钢厂拔地而起,将中国百年钢铁大国梦一步步变为现实。1996年,中国钢铁年产量突破亿吨,占全球产量达到13.4%,并超越日本成为全球钢铁第一生产大国,完成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崛起。中国冶金工业部在中国钢铁大国梦成真后,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于1998年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随后中国的钢铁工业发展并未止步,绝大多数钢材品种不仅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的需求,还转而成为全球竞争的强者,中国已前行在从钢铁大国转向钢铁强国的道路上。

小贴士

“二五”时期我国确立的钢铁工业发展规划是“三大、五中、十八小”。“三大”是指继续进行鞍钢、武钢、包钢三个大型钢铁基地建设;“五中”是指扩建、新建五个中型钢铁企业,即扩建太钢、重钢、马钢、石景山钢铁厂,新建湘钢;“十八小”则是指新建十八个小型钢厂,即邯钢、济钢、临钢、新余、南钢、柳钢、广钢、三明、合钢、长特、八一、杭钢、鄂钢、涟钢、安钢、兰钢、贵钢、通钢。

想一想

中国现在已是全球钢材生产与出口最多的国家,但为什么每年都会有1000多万吨的钢材进口量?

02

为何钢厂要成为钢铁巨人

钢铁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其根源是钢铁生产是典型的流程制造业。流程制造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速一般会超过生产投入的增速,从而使得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即用规模扩大带动生产效率提高,因此钢铁企业生来就有能成长为“巨人”的基因。被誉为“美国钢铁大王”的传奇人物——安德鲁·卡内基(AndrewCarnegie)是首位激发钢铁巨人基因的实践者与受益者。1865年,年仅30岁的卡内基在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南部的匹兹堡,创办了他的首个钢铁厂,开启了他的钢铁人生传奇。卡内基的钢铁厂建成投产后,凭借着规模效应,赚取了超额利润。随后又不断投入资金扩大再生产,使得规模生产效应不断显现。他还利用生产技术与管理制度等无成本复制原理,通过区域性地兼并周边钢厂后再改造扩建,使他的钢铁公司成为当时美国乃至全球的钢铁霸主,并维持了几十年。后来,美国著名投资银行家J.P.摩根(JohnPierpointMorganSr)将美国钢铁规模经济效应发挥到了极致,先后兼并重组了包括卡内基钢铁公司在内的全美3/5的钢铁企业,成立了现今的美国钢铁公司,彻底解决了分散经营带来的过度竞争的弊端,也一度获得了极大的规模垄断利润。事实上不仅是美国,后来的日本、韩国的钢铁企业发展中,都无一例外地印证了钢铁规模经济的力量(见下表)。

表2017年全球前10位钢铁公司产量及排名与全球产占比

如今全球最大的跨国钢铁生产公司——安赛乐米塔尔,在年产能达到亿吨级别后,仍不失规模经济的效益。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钢铁行业似乎还未找到经济学理论上的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的临界点。纵观全球,这个临界点或许只有在未来的中国才能找到,这是因为中国的钢铁年产量虽然已占全球近50%以上,但排名前4位的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比重(产业集中度)仅为21.9%,相比美国、日本及韩国达到70%或以上的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预见的是,在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大背景下,随着钢材总体需求增速减缓,未来中国钢铁规模经济的驱动力将会越来越强,成本对价格的决定作用会增大。

钢铁作为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较大,因而生产经营中的固定成本占比较高,一旦减产,规模经济效用就会减弱。所以在市场机制下,钢厂即便因供需变差进入亏损后,也往往只有当生产收益不能明显弥补固定成本损失时,才会主动选择大幅减产,以重新调节供需平衡。这也是2014—2015年螺纹钢期货交易市场价格持续两年下跌的因素之一。

小贴士

2016年,宝钢与武钢合并成宝武钢铁,年产能达到6600万吨,成为全球第二大钢铁企业。

想一想

目前我国产业集中度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哪些因素可能是阻碍提高的绊脚石?

03

钢铁“华尔街”——唐山

在钢铁行业素有“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河北,河北钢铁看唐山”的说法。唐山作为重要的钢铁产业集聚地,影响着全球的钢铁市场,将其比作中国钢铁的“华尔街”一点也不为过。唐山是中国重工业的摇篮地,因煤而建,以钢为兴,地处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地带,有港(海港),有路(铁路公路),有资源(铁矿),具备钢铁生产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资源优势。当前唐山钢铁的总产能达到1.3亿多吨,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钢铁冶炼企业多达40家,有160多座高炉,独立轧材企业则有220多家。全球每生产百吨钢铁,就有约7吨来自唐山,且产品形形色色,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了国内所能生产的钢材产品。

钢铁行业也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钢铁的生产经营与贸易流通历来就存在着很大的金融需求。在钢铁相关商品期货推出后,探索利用期货市场提升管理经营水平的钢厂与贸易商越来越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唐山钢铁市场,更是期货参与者关注的焦点中的焦点。为了贴近市场,越来越多的期货投资公司、信息咨询服务公司或分支机构入驻唐山,金融投资的氛围与日俱增。

小贴士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是唐山钢铁工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被誉为唐山“最辉煌的年代”。

04

要钢铁,也要蓝天

2004年6月29日,《北京日报》发表题为《本市昨出现少见雾霾天》的报道,“雾霾”一词首次出现在公众媒体中,空气质量问题开始逐步成为国家与社会切实关心的焦点。2008年7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升格成为环境保护部。2013年1月1日,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正式运行,开始发布雾霾全国性预警。从这一年起,前所未有的全国环境防治的攻坚战开始打响,各项政策举措随之而来。

钢铁工业是我国工业领域的排污大户。根据2015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不完全调查统计,二氧化硫(SO2)、氮化物(NOx)、烟粉尘等钢铁与焦炭生产所产生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分别达到210.1万吨、128.8万吨、385.5万吨,占所调查工业企业排放量的比例分别达到14.5%、11.3%、34.1%。由此可见,国家对钢铁工业空气污染高压防治成为重中之重也是情理之中。但钢铁生产仍不可或缺,要钢铁,也要蓝天。

借鉴美国与日本钢铁污染治理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钢铁行业自身的特点,目前对钢铁行业的治理主要是两类方式并举:提高钢铁工业生产标准,直接淘汰不合规的落后产能;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制符合工业生产标准的企业增加或改进环保设备投入,以尽可能地减少污染。2016年全面推动的钢铁供给侧改革的重心就是以减少污染为抓手,推动落后产能淘汰,也使得螺纹钢期货市场价格快速“起死回生”。

小贴士

从2017年起,中国环保打破了省市内区域的藩篱,形成了跨省市大区域联合,2017年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涉及“2+26”城市,对产区及周边空气质量改善起到了很大作用。

螺纹期货是由谁统一制定的价格

期货的上市价格是由交易所根据个方便因素确定的,之后的价格走势都有有市场自己决定。

影响我国钢材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

1、钢材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趋势

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趋势。2008年前,国内热轧卷板需求旺盛,市场价格普遍高于螺纹钢、

线材等建筑钢材价格。随着国内热轧卷板产量的快速增长,供需矛盾的缓解,市场价格与其

他品种价差逐渐缩小。尤其是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大规模的投资拉动了螺纹钢、线材需

求的增长,螺纹钢平均价格已经高于热轧卷板平均价格,其中 2011年螺纹钢均价比热卷价格

高出 72元/吨。但随着螺纹钢产能日趋过剩,螺纹钢价格与热卷价格逐渐接近,到 2014年热

卷全年均价已经高出螺纹钢的均价。但市场价格变化难以琢磨,在需求进一步萎缩,实体经

济步步下行的情况下,热卷与螺线价格继续变化。

2、上下游成本约束价格的高点和低点

成本决定钢材价格上下限。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趋势,但趋势不能无限延伸,市场价格的

涨跌还要受到成本的约束。简单的讲,下游行业的成本决定了钢材价格的上限,当下游行业

成本已经不能承受钢材价格的上涨,出现亏损的时候,市场价格由上涨转为下跌;钢铁行业

平均生产成本决定了钢材价格的下限,当钢厂普遍出现亏损的时候,市场价格继续下跌的空

间已经不大。

3、国内市场资金供应决定钢材价格水平

22

资金决定钢材价格水平。当市场资金相对比较充足的时候,往往对应高价格,而当资金

比较紧张的时候,往往对应低价格。以 2011-2012年为例,由于银行收紧贷款,钢贸商资金

普遍紧张甚至部分钢贸商资金链断裂,尤其是 2012年爆发的钢贸信贷危机,更是造成行业资

金紧张,2013-2015年价格持续下行与此有较大的关系。

4、国内市场竞争态势对市场影响分析

国内市场竞争态势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不同结构的钢厂选择的竞争战略不同,

决定了市场竞争态势也会不同。

以螺纹钢和热轧卷板为例,从全国市场看,螺纹钢市场基本属于完全竞争态势,国内没

有任何一家钢厂处于主导地位,只有部分区域性的主导钢厂,比如河北钢铁之于京津河北地

区;沙钢之于江浙地区;韶钢、广钢之于广东市场等,钢厂价格的调整更多的是影响其主导

市场,其他市场关注的不多。

热轧卷板有所不同,由于热轧卷板销售半径相对比较大,且产品集中度比较高,钢贸商

除关心当地主导钢厂价格政策外,对大型钢厂价格政策调整关注度就比较高。比如沙钢、日

照销售区域主要在华东地区,是区域内主导钢厂,但钢贸商同样关心宝钢、鞍钢、武钢、河

北钢铁的价格政策的调整,尤其是宝钢,尽管其热轧卷板市场流通量并不大,但其价格政策

调整对其他钢厂及市场的引导作用很明显。不过随着国内产能日益过剩,钢铁企业盈利普遍

大幅减少甚至亏损,远距离运输的劣势逐渐显现出来。比如华北、东北地区热轧卷板如果在

华东地区销售,在运输成本上就明显处于劣势。以上海市场为例,华北地区钢厂汽运或铁路

运输成本普遍在 120-200元/吨之间,东北地区钢厂水运成本在 120-150元/吨,而华东地区

钢厂运输成本仅在 50元/吨左右,在钢铁企业普遍微利的情况下,热轧卷板钢厂也在收缩销

售半径,普遍开始采取以本地为主,中远地区为辅的销售策略,以期获得较好的收益。

5、市场预期对价格涨跌起到助推作用

市场预期起到放大的作用,可以通过改变供求及市场资金状况助推价格的涨跌幅度。如

果市场对未来价格走势预期上涨,经销商往往会比较积极的订货和增加库存,市场资金也会

大幅增加;市场库存的增加起到拉动需求增长的作用,会刺激市场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反之亦然。

6、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对钢材价格的影响

自钢材期货、铁矿石期货、焦炭期货、焦煤期货上市后,我国钢铁产品更具金融属性,

钢铁产业链受金融市场以及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存在着既

联系又抗衡的格局,增加了钢材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走势有一定的影

响,现货市场更能直观的反映市场形势的变化,远期市场的震荡与现货市场构成了相互制约

的平衡,也成了钢厂定价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螺纹钢期货与现货市场价格走势看,

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有着较强的相关性。

钢材期货在中国的发展史是什么

我国钢材期货交易的历史情况

线材期货上市交易情况

1.1993年—1994年线材期货合约的上市背景及交易情况 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立的钢材现货批发市场,改变了生产计划由国家规定、产品由国家分配的传统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钢材生产企业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能力,也为建立统一、高效、通畅的钢材流通体系打下了基础。但当时普遍出现的“三角债”以及由现货市场本身的缺陷如信息不畅、交易缺少公开性所带来的问题,困绕着钢材生产和经营企业,制约了钢材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急需找到一条履约率高、质量有保障、能产生权威价格的有效途径,线材期货品种正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钢材流通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应运而生。1993年3月,苏州商品交易所率先推出了φ6.5mm线材期货交易。之后,天津联合期货交易所、沈阳商品交易所、重庆商品交易所、上海建筑材料交易所和北京商品交易所也相继推出该品种的期货合约。 1993—1994年,我国的经济正处于特定的起步发展阶段,一方面,由于线材是基本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产品,市场需求面广量大,线材期货交易一推出,马上得到钢厂、物资流通企业和使用厂家的积极响应,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银行资金相对宽松,因而催化了新上市的线材期货品种的交易规模迅速扩大。这期间全国线材期货交易累计成交总量达到4.52多亿吨,成交金额计1.32多万亿元,交割总量251多万吨,成为当时全国成交量最大的商品期货品。由于当时国内期货市场发育不成熟,各项法规制度建设滞后,使交易量大、流通性强的期货大品种缺乏良好的运作环境,线材期货交易后期出现了过分投机的违规现象。1994年3月,国务院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暂停了线材期货交易。第一阶段(1993年3月至6月),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钢材需求迅猛增长,线材现货价格由1700元/吨一路攀升,至93年上半年,突破4000元/吨。作为现货市场价格的预期,线材期货价在93年初,高位运行于4000元/吨左右,与当时的现货价保持同步。第二阶段(1993年7月至11月),受国家紧缩政策的影响,钢材市场需求减少,而国内钢材产量和国外进口继续增加,线材现货价格迅猛下跌,由最高时的4200元/吨降至2620元/吨,跌幅达37.62%。线材期货价提前于现货价急速下跌,如三个月的期货由最高4270元/吨跌至2347元/吨,跌幅达45.04%。第三阶段(1993年12月至94年1月),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形成的泡沫,给市场带来通货膨胀的趋势,在这种趋势的拉动下,加之银根松动的配合,现货价格出现短期回升,而期货价格在交易者的推波助澜下,先于现货价迅速反弹,最高价位3840元/吨,超过了当时的现货价。第四阶段(1994年2月后),国家采取了抑制通货膨胀的调控措施,社会需求不旺,加之钢材库存过大、进口过多,期货价格一路回落。

线材期货交易的经验总结

线材期货品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好品种。1993年,中国的期货交易所在没有任何国际参照物的情况下,首创线材期货品种并成功上市,这在世界期货交易史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1.线材期货交易中的价格发现功能线材期货上市交易后,由于参与者众多、成交量大、流通性强,所以价格的预期性较为真实、可靠。分析苏州商品交易所线材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对比走势图可以看到:1993年6月份以前,受供需影响,期价在4000元/吨左右高位运行,与当时的现货价格保持同步;6月份以后,国家宏观调控措施逐步到位,在交易者合理预期下,期价先于现货价下调至2340元/吨;当年年底,由于大规模基建项目上马,引发交易者对远期价格看好,期价又呈远期升水态势;而到1994年年初,面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紧实现,期价又掉头向下,此后,再未高过国家计委规定的指导价。整个过程中,在一般月份没有出现期价远远偏离现货价的情况,而到交割月份期价又基本与现货价接轨。与开设期货交易前的现货价格波动比较,1993年,现货市场上,φ6.5线材最高价4400元/吨,最低价1600元/吨,而期货价最高4270元/吨,最低2340元/吨,减少波动870元/吨。期价起到了削峰填谷的调整作用。由此可见,在近两年的期货交易中,线材的期货价格走势是贴近实际,比较理性的,基本上真实反映了我国政治、经济因素对期货市场的影响。 2.线材期货交易为企业提供了回避风险的渠道正因为成交活跃及期货价格走势相对合理,使得钢材市场的各类主体可以利用期货市场来回避现货价格风险。在线材期货交易中,曾涌现了一些成功的套期保值案例。如苏州商品交易所线材上市之初,只有苏州、南京两家地方钢铁企业参加,随着套保功能的发挥,一年后发展到华东地区生产线材的大中型钢厂相继入市,其他地区的主要钢厂也都以不同形式参与了线材的套期保值交易。在期货价格的两波大跌势中,一些钢厂在高价位时按生产计划在远期合约上抛售,既实现了销售,又确保了贷款及时回笼,免受了"三角债"之苦,还避免了现货价大跌带来的重大损失。 3、线材期货交易为钢材流通创造了规范的交易环境线材期货交易以公开竞价、计算机撮合成交为手段,改革传统落后的交易方式,规范了交易行为,为钢材流通创造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保证了交易的透明度。

线材期货交易的教训

1.线材期货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有所体现,但套期保值功能尚不成熟在线材期货交易中,首钢、鞍钢、唐钢、包钢等一些国有大中型钢厂曾以不同形式参与了套期保值交易。由于当时的市场发育不成熟,对套期保值尚没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办法,不少市场参与者对套期保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运用,在交易过程中,遇到行情波动,便一改初衷,参与投机,从而误失套保良机,造成损失。 2.线材期货交易后期,风险管理存在问题,造成投机过度线材期货上市交易期间,由于当时国内期货市场尚处于试点阶段,市场管理者、交易者尚未成熟,表现在:第一,期货合约设计不尽合理;第二,交割仓库布局不够合理,如苏州商品交易所的线材交割仓库集中在华东地区,使投机者操纵市场有机可乘。没有建立品牌交割制度,交割量不宜控制,交割质量缺乏保证,容易产生纠纷;第三,各项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整个市场缺乏严格的风险管理规范和抵抗风险的能力;第四,交易者缺少科学、合理的投资意识,一些管理部门对期货市场存在一些不正确的看法。综上种种原因造成线材期货交易在后期一度投机过度,使厂家、商家造成损失,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3、国家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暂停线材期货交易是必要的由于线材上市交易期间,当时国内期货市场发展不成熟、期货合约的设计不严密、管理不规范等原因,造成了线材交易一度投机过度,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1994年3月国务院依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而暂停了该品种的期货交易是完全必要的。

标签: 期货

声明:

1、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2、本网站部份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3、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请联系